二维码 关闭

联系我们

  • 电 话:0391-6701389
  • 传 真:0391-6701331
  • 邮 编:459001
  • 邮 箱:jymybgs@163.com
  • 销售电话:0391-6701315
  • 地 址: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

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回眸七十年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两番下矿井(陈书生)

发布:edkhcpjv 浏览:1135次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血气方刚、头脑懵懂的我,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从学校出来投身到社会这座“大学堂”。结果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碰壁,洒了不少汗水,并没有创造出能改变家庭贫穷的任何价值。又不甘心窝在家里折腾那几亩刚分产到户的沙土薄田,最后痛下决心,干脆去下煤窑!

距离家十来里路程的下冶乡五矿(白草坪)是“济源国营硫黄矿”撤离遗留下的矿井,属于地方政府接管后的乡企,尽管是在矿上下苦力,但当时也不是任何人都进得去的。几经周折,最后通过同学在矿上上班的哥哥帮忙,我才得以如愿。

第一天下井,穿的是自带的一身旧衣服,到灯房登记领到矿灯、胶鞋、安全帽,在井口集中听排长分配工作和安全要求。跟着下井的队伍,顺着斜井坡道走向昏暗的深处,坡道很陡,中间是两根小道轨,不时有矿车轰轰隆隆或哗哗啦啦疾驰而过,空气中夹杂着潮湿的铁锈混合着燃烧后的火药味,顶上落下跌进领窝的水滴让人直打激灵,还要防止脚下打滑。走了快个把钟头,悄悄问身后一个年轻的“老手”,距干活地方的距离,他说,快了!刚好一半路程,下去是掌房(矿车交换站),然后进煤巷,最后到窝头(采区)!望着前方雾气昏暗的深处,心里更加忐忑。

新手上路,我被安排在装车组,在主巷尽头负责用铁锨把采区用平车拉出来的煤往矿车装。那煤是干采,工作的场面荡尘,视线几乎靠感觉。工友几个好像习以为常,体力劳作毫不耽误嬉笑打闹聊荤话,小憩的时候还到处溜达。

相比之下,煤巷道更加逼仄,地面是光滑不平的石板道,顶上棚着负重变形的荆笆,两边顶着坑木和垒石,采区里的矿工干活的场面更加艰苦,挑矸石、装平车、立坑木顶柱各自忙碌。窝头的矿工头顶矿灯、颈围毛巾、扎着马步、抱着风钻在煤岩上打孔,这些在课本上曾经见过的画面在我的面前真实再现。瞬间,我感觉矿工很伟大。

坚持了一个多月,我被从井下调到地面,到井口摘钩(推矿车),工作比井下轻松了许多,也更加体会到井下工人的辛苦。

两年后,偶遇一次进城打工的机会,工友们都恋恋不舍,认为到城里又不是干啥好活,我怀着“城里的天比山里的天大”的心情,结束了这段不平凡的矿工生涯。

时隔30年后。2013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又下了一次矿井,这次有点牛皮哄哄。

那是适逢“济源煤业”建矿60周年,济源市作家协会组织来自各行业的20余名作家,到矿井实地采风,我有幸随团前往。漫步在“济源煤业公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行政区大院,品茗在公司办公大楼的高档会议室,就餐在花草廊道、曲径通幽的餐厅雅间,面对的是一张张生机勃勃和真诚开心的笑脸,令人走路的感觉都有点飘。

采风的时候,我和济源日报社的原聚文老师,沁园中学的张敬成老师被分到九矿,由矿上的原群平书记当向导带领我们。在开着暖气的更衣房里扒光身上所有的衣服,按要求全副武装。工作服、白毛巾、安全帽、矿灯、深筒胶鞋,一样不能少,香烟、打火机什么的都放在衣柜里。我们来到耸立着高高绞车架的副井井口,几个人相继跨入铁条焊制的罐笼,哗啦一声关上铁门,罐笼开始下降,耳旁一阵风声,原书记神情自若地给我们讲解这个矿近年来的发展和技改以及产能效益连增的情况。我看到原老师和张老师面部的神经有点绷紧,自己尽管有过下矿井的经历,但乘罐笼垂直下降尚属首次。好在时间不长,下降的速度缓慢下来,原书记告诉我们,到了!这个井300多米。直到出了罐笼,悬着的那颗心仿佛随之落地。

铺着双轨道的巷道高大宽敞,墙上排布着整齐的管线、电缆、照明,中途还有矿工休息室,明亮宽敞的空间,摆着整齐的沙发和金属连椅。还有紧急避险室,有两道铁门,门旁整齐地摆放着灭火器,室内有庞大的工具铁柜,还竖立着好多氧气瓶。原书记介绍说,有备无患,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必须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我们依次见识了井底的“安全供电系统”,一台台防爆电柜、防爆电机,一组组粗细不等的电缆,布局合理、排列有序。路段的墙上挂着醒目的测风牌,瓦斯监测牌,牌上注明所在地点和检测员的姓名,显示着检测的班次、风量、风速、温度等详细数据。

原书记对井底的情况如数家珍,走在前边像在自己的家里。我们三个紧紧跟着,到达采区有点气喘吁吁,感觉身上已经出汗。想象中采区里那种打孔放炮、装车拉煤的景象荡然无存,一排排整齐粗壮的液压千斤顶代替了坑木和顶柱,庞大滑行的割煤机旋转着飞轮刺啦啦像切菜一样切割着煤岩,闪闪发光的煤炭像瀑布一样翻落在溜槽和皮带输送机上往后方输送。几个全副武装、头顶矿灯的矿工在操作机器和看护输送设备。原老师拉过一位本地口音的青年矿工咨询每个月的收入情况,对方告知,收入是与产量挂钩的,正常情况下,不用加班五六千元,带班长和技术员们还要高些!我和张老师不约而同道了一声:这活能干!

升井后,原书记带领我们到澡堂美美气气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了自己的衣服,然后到达调度室在大屏幕上观摩了井下的生产情况,回放了我们在井下经过的全程路线。在绞车房,没有印象中卷扬机操作工那种一手握刹把,一手握离合操纵杆,开停开关的忙碌景象。宽敞的机房、庞大的主电机和卷扬机设备护罩完整,漆色崭新,四周的墙壁整齐地悬挂着“安全警示”和“安全操作规程”,一位女青工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坐在操控台上,神情专注地观察着面前的屏幕,熟练地敲击着键盘,满载煤炭的矿车和空车在她一人的操作下顺利地上上下下……

又是十年过去,如今“球探平台,球探(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一路走来70年,那一串串飞速增长的数据,凝聚着决策者破釜沉舟的思路、大胆开拓的胆识,凝聚着技术精英的心血才智和广大职工的辛勤敬业。

踏平坎坷成大道,一路风雨一路歌。“济煤”已是愚公故里一块响亮的招牌,更是愚公精神的传承标杆。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七十年的奋力航行,七十年的登高望远,七十年的励精图治,七十年的锻打淬火……终于迎来了如今,脚下是一片坚实的土地,头上是一片晴朗的蓝天。在这里,所有的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一切都写在“济煤”人扬眉吐气、鸟枪换炮的衣食住行上,一切都写在人们对“济煤能源集团”充满敬意的表情里。